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经济新经济

金融投资第一课: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2019-07-16来源:作者:经济常识笔记栏目:新经济

简介金融投资第一课: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大家都觉得自己不是普通人啊,更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所以没什么人愿意满足于市场的平均收益。

我们对世界的感知经常是错误的。

梁宁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她在大学做了一项调查,她问学生:你觉得长得不好看的人会自卑吗?结果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我长相中等偏上,不知道长得不好看的人心里怎么想。如果你经常上贴吧,你会发现经常有人写楼主素颜6分,妆后8.5-9分”。长相是客观真实存在的的事实,但所有人都觉得自己长相中等偏上就是感知,感知和客观事实存在不可逾越的偏差,尤其是对自我的感知。

金融投资第一课

感知偏差影响投资决策

股神巴菲特巴菲特曾说“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型基金。一个什么都不会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他用标普500指数对赌一位对冲基金经理精选出来的五只最棒的对冲基金的十年赌约,2017年底,赌约的最终结果公布——赌约开始至今的10年当中,标普500指数基金实现了高达125.8%的收益,年化收益率8.5%;而在5只主动型基金当中,表现最好的基金C的收益率也仅有87.7%。(见附表,图片来源201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虽然巴菲特再三推崇指数基金,并且认为是普通投资者的不二法宝。但选择定投指数基金的投资者却并不多,股市依然是一赢二平七亏。

附表

巴菲特这么苦口婆心劝诫广大投资者, 但是大家都听不进去啊,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不是普通人啊,更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所以没什么人愿意满足于市场的平均收益,大家都是奔着高于市场平均收益去的,结果当然是打脸了,大多数人都低于市场平均收益。

亏损源于情绪的极端摇摆

由于感知偏差的存在,当局势良好,资产市场价格不断上涨,任何消息都变成利好消息,投资人对未来过度信任,执迷于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即使资产价格已经上涨了很多,投资人依然愿意用高价购买,愿意承担高风险。但是当情形突然改变,变糟糕的情况下,投资人又会突然间如惊弓之鸟,过度保守,完全拒绝买入,甚至恐慌卖出,即使这时候资产价格已经很便宜了,未来赚钱的机会更多了。投资人就这样对市场的感知总是处在过度贪婪和过度恐惧中摇摆,很少人能够保持在理性的中点,对市场有正确的感官认知。在华尔街与巴菲特齐名的《周期》的作者霍华德,马克斯,曾经总结在其投资生涯的47个完整年度(1970-2016年)里,只有3个年度,股市的收益率是处于“正常水平”(8%-12%),,平均16年才遇到1年股市是正常的,股票市场经常大幅度偏离正常收益水平,很大程度是投资人的情绪极端摇摆造成。

构建正确的投资模型(和认知模型)

寻找圣杯终章里将金融投资的人分成三类:

1, 本分上班族,对金融投资没有特殊兴趣; 投资建议:市场周期底部定投,长期持有20年。

2, 对金融市场有热情的投资者; 投资建议:7:2:1。

3, 强大学习能力理解金融市场发展,具备投资分析体系。 投资建议: 5:3:2。

但是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是件非常困难且痛苦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很多人都不会按照上面的投资建议对号入座去建立自己的投资模型。大多数金融投资人士不会承认其实自己对市场的认知是跟普通上班族差不多的。而且从第2跃迁到第3,对能力的提升要求增加了很多,但是仓位的调整并没有很多,这点也说明需要更多足够的能力才能挑战适度的风险。

为了让大家找好位置,我试图将这三类人按比例细分。

我建议第1类,应该占金融投资者的百分之70%,这部分人安分守己的克制自己的情绪,实行每月定投。因为70%的人不这么做,结局是要被收割的。

第2类,占金融投资者的百分之20%,这部分人有极大的投资热情,对金融市场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市场已经摸爬滚打,有敏感度,有自己的投资体系并得到几次成功验证。

第3类,占金融投资者的百分之10%,这部分人当然已经在认知的金字塔顶端,他们说不定还有各种内幕消息,谁知道呢,对于这种人,我没什么话好说的,就想说大佬买啥能透露一下吗?

金融投资

很赞哦! ()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