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物人物

斯科特:最强风口区块链原来是他搞出来的

2019-10-29来源:阿晔 咖喱作者:环球人物栏目:人物

简介一夜之间,区块链点燃了所有投资者的激情,好像不谈区块链的都不会炒股了,那这个被贴上“造富神话”标签的区块链到底从何而来?区块链之父1989年,W·斯科特&middot

一夜之间,区块链点燃了所有投资者的激情,好像不谈区块链的都不会炒股了,那这个被贴上“造富神话”标签的区块链到底从何而来?

区块链之父

1989年,W·斯科特·斯托内塔从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尽管是物理学博士,但他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计算机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所有文件都在慢慢革新成电子版本。斯科特不禁产生疑问:人们怎么确定手中的电子版本文件就是原版呢?怎么才能知道是否有人改动过电子版本的文件呢?

他觉得,纸质版文档终将会被科技淘汰,如果没人解决电子文档准确性的问题,那么大家就没办法区别真实的记录和被篡改的记录。

之后,斯科特决定去一家名为Bellcore的实验室做分析师。这家实验室鼓励员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由实验室提供资源,放手让员工去做,这使得斯科特能够有条件去研究那个萦绕在心头多时的问题。

但斯科特毕竟不是专业出身,对密码学和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并不那么了解。于是,他找到了同事斯图尔特·哈伯,一个优秀的密码学专家,并对他说:“也许我并不是很了解密码学,但是我知道,电子文档准确性的问题一定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解决它,我们可以真正地做些什么去改变这个世界。”

斯图尔特被“改变世界”的梦想打动了,两人开始携手研究之路。

斯科特(右)和斯图尔特

斯科特(右)和斯图尔特

几个月后,两人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法——建立一个第三方信任机构。但问题显而易见,第三方信任机构仍然可以篡改记录,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完美解决方案。

两人决定继续探索其它方法,去创造一个不需要信任任何人或者外部渠道就能确保数字文档不被篡改的方法。

又研究了一段时间,斯图尔特开始有点打退堂鼓,觉得这个问题根本无解,为了说服斯科特放弃,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去证明他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结果没成想,在这个反证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然始终要去信任某个人或者机构来确保数字文档的准确性,那就去信任每一个人,也就是说,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成为数字文档记录的见证者。

他们设想去构建一个网络,能够让所有的记录在被创造的时候就传输到每一个用户那里,这样就没有人可以篡改这个记录。这就是最早区块链概念的诞生。

斯科特和斯图尔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区块链给整明白了,但老板并不觉得这技术有啥前景。于是两人决定自立门户,去开发区块链技术,并提供区块链技术服务。

然而,两人都没经验,也不懂如何做生意,最开始的创业不久就“凉”了。

区块链=比特币?

斯科特没能让区块链“火”起来,十几年后,中本聪做到了。

2008年,由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主导的金融体系信用过度扩张,最终导致全球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中本聪轻轻点了一下鼠标,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基于点对点技术的数字现金系统》。

他在白皮书中表示,运用区块链技术设计出的加密货币比特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需通过任何中间金融机构,通过网络系统即可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总之,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特别好使!发行数量有限,仅2100万个,先到先得!

比特币是什么

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把比特币真当回事,直到2010年。

那一年2月,第一个比特币交易所诞生了;3个月后,有程序员用1万个比特币买了2张价值25美元的披萨;同年7月,著名比特币交易所Mt.Gox成立,标志着比特币真正进入市场。

之后几年内,德国政府确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美国参议院听证会明确比特币的合法性……一系列事件让比特币名声大噪,区块链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但圈里的人热闹半天,圈外的绝大多数人还是不知道区块链到底是个啥,对比特币究竟靠不靠谱也心存疑问。

2016年,以英国脱欧、朝鲜第五次核试验、特朗普当选等事件为标志,世界主流经济不确定性增强,无需金融机构做“中间商”的比特币价格开始飙升。

2017年,比特币涨到历史最高点——单个19142美元。当初,“挖矿”(赚取比特币的过程)的技术宅们,一举成为亿万富翁和区块链传奇。

这样的造富神话吸引了无数投资者与投机者。一时间,懂不懂区块链不重要,比特币是不是骗局也不重要,只要能赚钱就行,大家都想趁着东风先捞一笔。

市场大肆炒作,自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2017年至2018年间,监管持续加码,虚拟货币交易市场在中国惨遭“滑铁卢”。

也正因如此,此次“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的消息一出,市场反应才会这么大。

市场反应

由于区块链的走红是因比特币而起,不少人心中隐约认为:区块链=比特币。但实际上,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用一个比喻来说,大家就很明了了:区块链就好比面粉,而比特币就是面包,面粉可以做成面包,但不是只能做面包。

那么,这个让人云里雾里的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个啥?

 

如果把区块链比作谈恋爱

简单来说,区块链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数据由圈内所有人共享。这个数据库由密码技术保障安全性,所有人共享保证了不可篡改性,而去中心化则剔除了第三方平台介入的繁琐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对恋人中男生对女生许下了一个承诺,女生很激动,将这个承诺在朋友圈发布了,她的朋友看到后都截了屏,这对恋人间本来没有任何保障的承诺,就变成了大家的一个共识,如果男生要反悔,所有人都会扔出截屏来质问他。

这里区块链的意义就相当于这个朋友圈的作用。

如果将这个恋爱的场景投射到消费领域,以前,两个互不信任的人要合作很难,必须依靠第三方,像转账通过银行、网购依靠支付宝。但通过区块链技术,交易记录所有人都有账底,哪一方都赖不掉,也就不再需要第三方来确保交易安全。

再假设一个场景,银行或者支付宝交易系统的终端如果被人砸坏了,系统瞬间崩溃,交易记录也会随之丢失。但在区块链模式下,所有人都有账底,数据安全性就有了根本保证。

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人类第一次实现了双方可以互信的转账行为。而且它多年来运行稳定,目前还没有出现过问题,足以证明区块链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后,这种所有人共享数据的机制,保证了信息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

比如,将这个数据库比喻成一个账本,以往的记账方式都有一个中央大账本作为参照物。如果放到一个家庭的场景下,就可能是爸爸妈妈把工资交给你,让你记到大账本上。中间万一你贪吃,想买点好吃的,可能在账本上少记录十几块钱。如果你跟爸爸的关系好,也可能会少记录几块钱给爸爸买烟抽。

但如果按区块链的逻辑,上述的问题就不会有了,因为你在记账,你爸爸也在记账,你妈妈也在记账,他们都能看到总账,你不能改,爸爸妈妈也不能改。

如果把区块链比作谈恋爱

除了安全性和透明性之外,区块链的一大优势还在于实惠。

根据西班牙最大银行桑坦德发布的一份报告,2020年左右如果全世界的银行内部都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话,大概每年能省下200亿美元的成本。

对于这么完美的系统模式,说到应用上,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可能只有比特币。但理论上,技术完善后,区块链不仅可以用于商业交易,也可以通过编程来记录几乎所有对人类有价值的事物:出生和死亡证明、结婚证、所有权契据、学位证、财务账户……

一个最容易想到的例子就是,在办理一些手续时,“证明我妈是我妈”就轻松多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把我们的出生证、房产证、婚姻证都做公证,变成全球都信任的东西,当然也就能轻松证明 “我妈是我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区块链概念爆火的同时,通过改名换姓或者变更业务的方式搭上“区块链”快车的公司比比皆是。但这么多涉及区块链的上市公司里,“谁是李逵,谁是李鬼”就要分辨仔细了。

最后,环环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懂就不要轻易下手哦~

斯科特   区块链

很赞哦! ()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