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常识

广场协议是怎么回事?对日本的影响几何

2020-06-16来源:中国财富帮作者:张庆源栏目:常识

简介让我们重新审视35年前的重大经济事件,广场协议是怎么回事?对日本的影响?真的是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进入失去的十年?日本在此过程中又得到了什么?这是否是一段已经远去的历史?

1985年,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美国联合英、德、法等国签署协议,商定包括联合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协作干预外汇市场等,其核心内容是约定各央行联合出手干预,实现美元对日元、英镑、马克、法郎有序贬值,削弱美元的快速升值势头。事实上,日元成为了其中贬值最为明显的货币,日本经济受到的冲击也是最大。

一个被广为分析的链条是:随着日元大幅度升值,导致日本资产泡沫化严重,在泡沫破灭后导致日本经济进入“失去的十年”。这条逻辑链条今天看来是否仍然无懈可击?日本又是否真的失去了十年,在此过程中又得到了什么?这是否是一段已经远去的历史?让我们重新审视这段35年前的重大财经事件。

广场协议是怎么回事
签署广场协议的五国财长

广场协议是怎么回事

1985年9月22日,在纽约广场饭店的会议室里,新上任的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召集日、西德、法、英五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举行会议,20分钟后,就公布了联合声明。

这份被称为“广场协议”的背景是从1980年到1985年间,美元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其他货币大约升值了一倍左右,在美元持续走强的影响下,美国的出口企业(如通用、福特等当时的巨头企业)遭到重创,产品竞争力开始输于日本和德国等国竞争对手,因此美国国内产业巨头联手对美国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出手干预外汇市场。

表面操作的是汇率,美国实则剑指改善贸易逆差局面。具体的政策操作就是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这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美国财政赤字剧增的情势,为自身的经济增长注入动力,重拾竞争优势。“广场协议”签署后,如美国之愿日元实现大幅升值,而日本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长期停滞。而与日本的经济变局相对照的是,美国对外贸易一改长期赤字状态,发展快速趋稳。

如果说汇率是手段,出发点是对外贸易,那么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美国对当时此消彼长的国际形势作出的应对,这个“彼”就是德国和日本借助战后重建的后发机会,经济迅猛发展,凭借出口优势重新恢复为发达国家,而日本更是长成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有超越美国之势。

所以美国对日本发展的遏制早在“广场协议”签署前的十年就开始了。从1976年开始,美国通过《1974年贸易法》中著名的“301条款”向日本持续施压,以谋求更多的海外市场,1976年钢铁迂回输出调查;1977年、1978年、1982年、1985年、1988年、1989年分别发出了皮革,烟草,非橡胶鞋类,香烟,柑橘类、机械、建筑、建筑服务,卫星和木制品等产品的进口限制调查;1985年、1994年和1995年,又分别就半导体市场,汽车零部件,配件市场和胶卷、相纸市场开放进行调查。

通过“广场协议”和301条款两项措施的联合打压,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也从1985年初的1:260变成1987年的1:120,带动美国向日本的贸易输出,同时降低了日本向美国出口增速。美国的本意是想对几个国家“同时调节”,只不过这个目标首当其冲对准了当时的“大个子”日本。

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走势图

为什么日本首当其冲?

与美国签署广场协议的四国中,日本受到了最为直接的冲击,主要原因大概源于四点:日美关系的特殊性,日本作为战败国对美国高程度的依赖,为避免更多金融自由化而被迫做出更多承诺,最后一点也不容忽视:日本清楚日元升值危害但本就有升值压力。

“广场协议”签署前的五年,日本持续对美贸易顺差,而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对外净资产近1300亿美元。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日元兑美元合理汇率应该为108:1,但1985年的汇率水平仅为260:1。

1985年春,美国参议院将日本列为“不公正贸易国”,之后的两个月里,美国媒体开始对日本口诛笔伐,参众两院先后提出上百个遏制日本发展的方案。日本方面遂派出首相外相安倍晋太郎出访美国一探究竟。美国的意见很明确:日元升值,美元贬值。

日本当然清楚日元升值的害处,但是他们也在盘算升值的好处。第一,当时正赶上石油价格暴涨,日本是工业大国又是岛国所以很缺乏石油,石油是用美元结算的,日元升值之后,手中的日元完全可以买更多的石油;同时对日本民间,能拿日元买到更多国外产品也似乎是一件好事;第二,虽然日元升值后日本的出口企业铁定受损,但是日本政府测算只要控制在10%-20%的幅度内,日本企业尚可承受;第三,日本在政治、军事上重度依赖美国,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过大,导致美国因为财政赤字被拖垮,靠山也就不再坚实。

但事情发展并没有按日本想象的理想剧本推进,日本政府对于汇率的抵御失控了。上世纪80年代后半段,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是一片繁荣,日元升值又增加了日本人的购买力,而且在国内已经不能完全释放购买欲望,这就形成了众所周知的“只要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美国”的豪言——1989年1月,三菱财团花费14亿美元收购象征“美国财富”洛克菲勒中心大厦;9月,索尼以60亿美元天价收购被称为“美国灵魂”的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公司;1990年,松下出资6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环球影业公司。

仅从升值而言,“广场协议”签署2年后,法国法郎、西德马克,面对美元的升值比例和日元也相差无几,甚至西德马克升值幅度还略高于日元。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德国以及法国失去的十年,唯有日本在外界看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这里面的原因一是其他几个国家更重视实体经济,都为工业强国;二是日本在“广场协议”签署前更热衷于发展以及更倚重金融,这让其也首当其冲遭受金融市场的冲击。

美元对外币贬值幅度(1985-1987)

广场协议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受到冲击最大,但是日本后来经历的真的是如外界一直所说的“失去的十年”吗?

“广场协议”的签署是一个极大的外部挑战,导致日元在整个过程中升值近35%,而广场协议的影响幅度恐怕也基本到此为止,事实上“广场协议”之后的日本贸易顺差趋势仍在延续,1986年日本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为4.4%,1987年仍高达3.6%。

真正对日本造成危害的恐怕是广场协议后的国内政策调整不恰当以及国际游资直接参与所产生的“次生灾害”。首先就是日本内部的政策选择: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更为严重的资产泡沫,日本的金融业脱实向虚;同时国际游资感觉到收割日本资产的好时机来了,而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是国际游资主要流动方向,由于日本实行了金融自由化,导致国际游资在日本兴风作浪。

协议签署之后,日元持续升值五年,日经指数年增速30%以上,日本地价年增速15%以上,但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更严重的是对市场上的资本投机采取放任的态度,在如此紧迫的情势下,日本政府还将实际利率降到了2.5%左右,试图以泡沫、通胀为代价来提振经济增长,遂造成了楼市、股市崩盘,产业空心化凸显。

应该说日本因为这些政策选择以及外部游资冲击让其付出沉痛代价,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看似十多年的经济增速不振,但实际上仍在持续增长。1985年到1990年的日本GDP增速分别维持在5.23%、3.33%、4.73%、6.79%和4.86%的较高位,其GDP也长期位于世界第二;在科技创新方面,日本在产业方面的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尖端水平,同时社会较为稳定。

从深层结构看,广场协议这个外忧,直接提醒并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消费升级。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开始全面破裂,日本新的央行行长三重野康1989年5月上台以后更是下了三次加息、上调贴现率等猛药,持续高位的资产价格开始崩塌;日经股市在1989年12月29日触达历史最高点38957.44点后开始下跌,半年后日本股市市值蒸发了将近50%;1991年日本房价下跌了65%,次年房价更是跌到了巅峰期的七分之一,而日本的整个金融市场环环相扣,多米诺骨牌开始连环倒塌。

在既有疯狂模式已然到头的情况下,“日本制造”被迫全面转型,从一般的加工制造型企业大踏步转向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逐步构建起在半导体、高精度机床、工业机器人、炭纤维领域的世界领先优势。日本式的精细化管理也渐次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同时日本国民和企业焕发出了一种励精图治的民族精神。

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时,38岁的莱特希泽是里根政府的贸易副代表,参与了广场协议的制订,并因启动301调查从而与日本进行钢铁和汽车业的贸易战而成名。2017年4月,他当选美国贸易代表,美国贸易代表负责制定并管理美国全部贸易政策,直接对总统和国会负责。他也是目前中美贸易谈判美方两位牵头人之一。

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注脚是,“广场协议”签署3年后的1988年,特朗普买下了广场饭店,再7年后的1995年又将饭店出售给了沙特买家。而“广场协议”签署31年后的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上任后他提名了70岁的莱特希泽为美国贸易代表,指责多国操纵汇率,并认为:美国人太傻,在国际贸易上吃了大亏。

【来源:中国财富帮;ID:cfbondcom】

广场协议

很赞哦! ()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