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物人物

桥水基金创始人:巨变中的全球经济秩序背后的周期规律

2020-05-24来源:有一亿作者:Ray Dalio栏目:人物

简介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通过讲述支配经济变动的周期规律,来解释历史中帝国霸权兴衰背后的本质关系。阅读完本篇后,或能多少搞懂现在美国正在发生的经济变动,究竟代表着什么?

在所有帝国兴衰起伏的背后,似乎被一个巨大的周期支配着,这是我以前从未意识到的。美国作为全球霸权已经过去75年了,世界格局正依循着背后的大循环发生着根本的变动……

本文源自全球最大避险基金桥水基金创办人——Ray Dalio(雷.达里奥)的文章《Chapter 1:The Big Picture in a Tiny Nutshell》。延续其年初撰文世界秩序结构正在重新洗牌、世界大战风险令人担忧,表达了对新冠肺炎(COVID-19)冲击全球经济和美元体系无限QE的担忧与深入分析,Ray Dalio这次进一步列举了世界历史上值得借鉴的案例,并分析了各大超级帝国与王朝最终走向灭亡的过程,及其经济市场的变动状况;在本篇,Ray Dalio通过讲述支配所有经济变动的「周期原型」,来解释历史中帝国霸权兴衰背后的本质关系。阅读完本篇后,或能多少搞懂现在美国正在发生的经济变动,究竟代表着什么?

以下为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的完整撰文:

我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弄清世界经济如何运转,并从中获得永恒的通用原则。

对我来说,这不仅是我的兴趣也是对世界必要的贡献。

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

一、前言

接下来的篇章,我想以我的看法为大家解释历史上强大帝国们兴衰背后的本质因果关系。

前情提要:桥水基金达里奥:世界秩序结构正在重新洗牌、世界大战风险令人担忧

以下是我与桥水团队研究历史中三个储备货币国家:荷兰、英国及美国,和其他六个强势国家:德、法、俄、印度、日本和中国过去500年的帝国史,其中更特别去观察中国从唐代以来的朝代更迭规律,综合以上之动因解析其中精华。

除了财富和权力的转移以外,我们还看到了科技、文化和艺术等日常生活方面的重大变革。上述的单一个案研究将会放在第二部分中在作详细阐述。

当我们在实际历史事件和背后的运作原型(archetype)中反覆切换研析时,我们见证了一个个的真实案例是如何清晰佐证这背后的原型概念,以及我们团队归结出的原型概念又是如何清晰阐述并解释这些实际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如同我在第一章所提到的,我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弄清世界经济如何运转,并从中获得永恒的通用性原则。

对我来说,这不仅是我的热情也是对世界必要的贡献。

不过,在等到我实际投入研究时,才发现其中的宏景规律超出我的预期,在所有强大帝国兴衰起伏的背后,似乎被一个巨大的周期支配着,这是我以前从未意识到的。

事先声明:除了我过去50年来全球投资经验以外,如果没有各方强力的协助、加上我过去一年半的辛苦钻研与我团队大量地阅读史料与研究,我也无法向读者们成功展示出这样宏大的意象(picture)。

虽然以下都是我的独立观点,不能保证全是对的。

不过,我非常肯定大部分是正确的,而且我知道我这次所学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这些从历史事件中归纳出的原型让我在未来能具有预判力,预知在我人生中从未发生过,但已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生的场景。我的目标是把这些复杂的周期关系,尽量清楚明白地表达给读者你。

二、研究对象

这次研究中的「强国」,不一定是生活水准最好的国家。有两个原因:

第一,尽管财富和权力是大多数人一生所追求的,然有些人及他们的国家并不这样认为,也不会想为之奋斗。例如,有些人认为拥有和平与充实的人生,比财富、权力更重要,他们不会拼命去赚取钱财名声,因此不纳入本次研究。

第二,研究群体不包括我所谓的「精品国家」(boutique countries),例如瑞士和新加坡。这些国家的财富和生活水准虽然高,但经济规模不足以成为大国。

三、财富与权力从何而来

让我们先从整体来看:在遍历历史记载后,会发现各式各样的聚落(例如,部落、王国、国家)要么自己创造,要么从他人身上获得财富和权力。当某一聚落比其他组织积攒更多时,他们成为了世界的主导力量,也就构成了所谓当时的世界秩序。

而一旦他们失去那种权力与财富时(就像过去每个帝国倾覆一样),财富、权力以及世界秩序就会发生震盪,并且对经济、市场和生活各方各面铸成巨大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多种势力如何共同造就这个周期的跌宕,规律性地靠帝国的财富和力量先崛起,保持,然后衰退。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生产力驱动了世界总财富、权力和生活水准随着时间不断提升。这样的上升趋势背后,来自于社会中人类学习的收穫总是大于损失;尽管由于教育、工作能力、科技发展程度等的差异,会产生不一样的增长速度。

理解了这些你便会晓得,学习能力和生产力发展是不断在革新进步的,所以以上两者并不是导致权力财富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

财富和权力的变动震盪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其中我一共确立了17种影响因素,不过最重要的其实是「货币」和「信贷周期」这两项。

这些强大的力量通常会周期性的依序发生,并相互增援、串连形成一个巨大的起伏周期,这样的大周期也确实在历史中反覆发生。

于是这个庞大的原型周期(archetypical cycle)控制着所有帝国的兴衰,影响着所有层面,包括它们的货币和市场。

与笔者在《桥水基金应对大债务危机的原则》中描述的债务周期原型(archetypical debt cycle)一样,该原型周期是种我们可以与其他债务个案进行比较的典型债务周期,当然也包括我们现在所处的债务周期阶段。

有了这些认知后,我们便可以试着通过缝隙盼测未来。

当我还在撰稿的当下,全世界都见证了所有17种力量都在发挥影响力,最重要的是债务周期,贫富差距周期以及全球地缘政治周期。

正如在上篇文章中提到的,我们(美国)最近处于因新冠肺炎引起的经济动盪时期,联准会将利率降至0%,国家同时背负了大量债务。

这导致大量政府债务的产生,各国央行正在增印货币(to monetize),同时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政治和价值意识差距,而且东方的新兴大国(中国)又正在挑战当前的世界霸权,也就是美国。

虽然这种情形在我这一代人的生活中尚未发生过,但它确实发生过许多次了,最近一次发生在1930-45年期间。

本篇的主旨便是要向读者大众说明,我相信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就是原型周期中财富和权力的震盪阶段,并且随着震盪的持续推展,我们将见证世界秩序结构的深刻变化会带给全球国家什么样的影响。

全球财富与权力分佈的转移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原因在于虽然转移过程快速,但它并不会勐然出现,如此显而易见却又被世人忽略的事情令我们相当震惊。

因为多数人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周期规律,也因此无法准确定位我们现在的处境。因次本文也将会概述我如何看待帝国兴衰及其市场运作背后的周期机制。

四、为了看清历史全貌,不要与细节纠缠

如果我把这次研究叫做「人类社会变迁史」,那我就无法专注在精确呈现每一个事件细节。请读者理解,并尝试用宏观地去看待它。

为了清楚看到不同阶段之间的变迁,我们就得捨弃钻究庞杂的细节。当然,在遇到事关重大的事件时,还是会切换至微观视角,呈现出完整细节。

举例来说,我就曾经纠结在到底要多细緻的区分国家、王国、民族、部族、帝国和王朝间的区别。

在现代几乎都是所谓主权国家,但其实我们熟悉的主权国家概念是直到欧洲30年战争后的17世纪才出现的,在此之前没有现代主权国家,只有王国、帝国。不过直到现在,仍有王国体制的存在,并且容易与主权国家混淆,或甚至两者兼备。

大致上,我们可以说王国的规模最小、国家其次、帝国最大(势力可扩散至王国或国家领土之外),彼此间的界线是模煳的。像是大英帝国一开始是王国体制,后来逐渐演变成国家,最后成为疆界广泛扩张到英格兰以外的帝国。

除此之外,每种类型的政治实体(例如国家、王国、部落、帝国)会以不同方式控制人民。在某些案例下,帝国指被强权殖民的地区;有时指那些遭威胁和利诱被统治力量间接控制的地区。

大英帝国大体上是採扩张实际殖民领地的方式,而美国则利用「胡罗蔔加大棒」的隐性策略暗中操控其他国家,这可能不完全正确,但在撰文当下,美国总共在70个国家设有军事基地,所以也很难不称其为「美利坚帝国」。

总之,你应该明白我想表达的了,追寻每个细节反而会成为望远镜镜镜头前的庞然大物,阻碍我传达其中最核心的信息。

且也请你理解为何我把所有以下将提及的政治实体,都概括统称为国家。

五、历史演进与周期循环

如上头所述,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进步,来自于我们不断将事情越做越好,也就是提高生产力。

长期来看,藉由学习提高生产力是最重要的力量;尽管从短期来看,围绕这一上升趋势的经济周期波动最为重要,却无法改变长期趋势。

下图显示了过去500年全球人均产值(估算的实际GDP)的变化,也可说明这点。

全球人均实质GDP

–表一:全球人均实质GDP(2017 USD,In)–

从这种自上而下的全局视角,我们看到了早期全球人均产出成长十分缓慢,直到1800年左右增长曲线斜率骤升,反应出生产力快速提升。

1800年的变动要归功于普遍教育水准提升。背后是由许多因素导致,最早可追溯至15世纪中叶欧洲印刷机的发明(中国在更早以前就发明了),书本产量增加帮更多人提升知识和教育水平,并为文艺復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教育普及也让社会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在农业经济中,农民的土地必须与君主、贵族跟教会共同拥有,于是农业土地成为这些上层阶级权力财富的主要来源;而在工业经济中,资本家创造并拥有工业产品的生产材料与工具,并与政府共同维护这套牟利系统与制度,从中取得权力与财富。

换言之,自从工业革命带来变动后,社会就一直在这套资本体系中运作;在这种体制中,财富和权力来自教育、创新能力和资本主义的结合,并由政府和把持资本与教育资源的人联合主导世界。

尽管资本主义过去曾被共产主义(以前的尝试均告失败)和社会主义(人们正辩论这种结合财富和机会分配的机制之优缺)挑战。

但一直以来的成功公式都是,先由知识份子提出创新,随后将其转化为生产,最后由资本主义制度和与其共生的政府体系共同主导利益分配。

但生产率趋势线稳定上升的背后,却是动盪起伏的经济景况,包含繁荣和萧条,也经历过革命与战事。但这些动盪阶段,相对于长期的演变趋势仍显得微弱,因此只在图表仅呈现微若的振动。

对于身为亲身经历的我们来说来说似乎很剧烈,不过仅因为我们的人生不过沧海一粟罢了。

举1929-1945年的经济大萧条和战争时期为例。对当时的人们而言,这17年既漫长且动盪不断。

下面的<表二>撷取表一折线图中这17年间景况经济景况。

如你所见,大萧条期间人均GDP先是下降了约10%,随后又得到復甦;同时美国股市跌了85%。大萧条后紧接着二战,军用品的产量因此提升。

因此就算这阶段的人均GDP得到提升,也不该被视为「生产力高的时期」。

来到战争尾声时,全球人均GDP大降了约12%,主要导因于战败国的经济崩溃。

1929–1945年全球人均实质GDP

–表二:1929–1945年全球人均实质GDP–

尽管上面的图<表一>呈现出全世界(尽我们最大能力来衡量)的生产力状况,却没有表达出国家间发生的财富和权力转移。

以下<表三>显示了过去500年间11个强势大国的相对财富和国力。[1]该表的衡量指数由八个指标计算而来,我稍后作介绍。即使这些数据因年代悠久未无法确保精确,但仍可以清楚表达出宏观趋势。

如表三所显示地,几乎所有大国都先后经历崛起与衰退。「粗线」是四个主要大国:荷兰、英国、美国和中国,以上国家掌握着历史上最新的三种储备货币。美国是掌握现在的第一大货币,在前面是英国,而荷兰则更早。

我之所以加进中国,是因为他现在已经成长到世界「第二强大国家」,并且在1850年以前大部分时间更是都身居强权地位。以下简单解读一下<表三>要表达的信息:

1500–2000年全球11大国财富与权力相对指标

–表三:1500–2000年全球11大国财富与权力相对指标–

尽管中国国力在19世纪后急剧下降,但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尤其贸易上始终超过欧洲);

荷兰作为一个相对小的国家,17世纪却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英国遵循荷兰模式,在19世纪达到攀升至世界巅峰;

最终,美国崛起快速超赶,目前保持世界强权已经有150年,巅峰时期在二战和战后。如今,正被中国再次迎头赶上

下张图表则一路追溯至西元600年,包含表三的500年在内,总共11个国家,12大型战争和长达1000多年的悠悠历史。

此表中,我省略了战争时期的阴影标示,为大家减轻资讯庞杂度。

如下表所示,在1500年前,中国几乎没有一刻不是最强大的,期间阿拉伯的阿拔斯帝国、法国、蒙古、西班牙和鄂图曼帝国也曾崛起。

600–2000年全球11大国财富与权力相对指标

–表四:600–2000年全球11大国财富与权力相对指标–

六、细说国家财富与国力的衡量方式

我在<表三><表四>图表中衡量各国财富和权力的相对指标,大致由八个指标平均而得。

他们是:1.教育、2.竞争力、3.科技、4.经济产出、5.贸易份额、6.军事实力、7.金融中心实力和8.储备货币。虽然还有其他细项衡量标准,但让我们先聚焦在这八个关键因素。

我们以国家的国力巅峰年份设为基准零值,往前往后各拉120年观察每种指标的变化。

下表显示了八种衡量指标的平均值,但大部分权重位在最近的三个拥有储备货币的国家(即美国、英国和荷兰)[2]。

财富与国力八大影响因素相对变化

–表五:财富与国力八大影响因素相对变化–

以上的折线图地清楚地讲述大国们是如何崛起和衰弱的,等等我还会引入其他细项因素,但在此之前先让我简述一下本文的重点——周期。

开始之前,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指标从大国崛起到衰落都是呈圆弧下降,是因为这些指标因素总是相互影响。比如在教育、竞争力、经济产出、贸易份额等方面的优劣,可合乎逻辑地促成其他方面的优劣;举个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会创造出更具创新、竞争力和高产能的社会。

我称唿这种国力呈圆弧型的周期性摆动为「大循环」(the Big Cycle)。

请特别留意图表中这些因素起伏移动的的先后顺序,因为它大致反应出大国兴衰的历程。

例如,教育水准一直是领先指标,而反应最慢的变动则是储备货币地位的变化。这是因为高水准的教育会为多种领域带来全面优势,包括创造世界上的通用货币。

而储备货币地位的变动会发生在周期之后,基于已成立的趋势发出信号,且通用货币会在此后更持久的流通。

七、大循环

广义而言,我们可把帝国的行兴衰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崛起期,关键是获得竞争者优势;2)鼎盛期,国家持续保持实力,但正在为失去竞争优势埋下伏笔;3)衰退期,国家各领域的自我强化机制显现衰退。

简单来看,国家进入崛起期的特征还包括:

1.坚强的实力的领导,是达到成功的基本要素,包括……

2.良好的教育,我指的不止包括教授知识和技能,还有……

3.坚强的品德、文明素养和职业道德。以上文化特色会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传承,并领导公民社会达成以下特征:

4.腐败风气低落和有法治社会规范的意识与尊重

5.重要的是,人们能够基于某种普遍共识团结一致。当国家公民富含知识、专业技能、美德、公民素养的人团结一致,便可创造出:

6.一个良好的资源分配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7.执政者拥有开放的全球性思维,这是国家能成功的最重要关键,这会让国家…

8.在全球市场中取得强大竞争力,让国家收益远大于支出,创造…

9.大规模的收入增长,再让收益接着投入…

10.对基础设施、教育体制、研发等的投资,从中获得更高的生产效能。

11.生产率的提升代表着财富水准与生产力的同步提升,当国家的生产效能够高时,他们便有能力投资在:

12.新科技,这些新沿技术将具备商业或军事价值。随着这些国家凭藉以上因素增长竞争力,他们自然会….

13.占据更多全球贸易的份额,为此国家必须建立:

14.强大的军事能力,以保护其贸易路线,并藉此扩张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因为经济上的优势,他们发展成……

15.世界的主要金融中心,能够吸引和融通来自各地的资本:例如,在荷兰帝国称霸时期,阿姆斯特丹就是世界金融中心;大英帝国鼎盛时期,变成伦敦是金融中心;而纽约会成为金融重镇也是因为美国作为现今世界霸主的原因。但中国也正在不断发展他们的金融中心上海,这些不断向世界扩展其金融贸易而创造出

16.强劲的股票、货币和信贷市场:自然而然,那些在贸易和资本流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他们的货币自然成为全球交易媒介和资产储备的首选,从而发展为储备货币。这也是为什么,荷兰帝国鼎盛时,荷兰盾是全球储备货币;换到大英帝国,全球储备货币变英镑。1944年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时,美国即将赢得二战,那时他们明显在经济、财政和军事上都处于领先。某国货币可以作为储备货币,自然能让该国获得更强大借贷和购买力。如上头图表所示,国家获得或丧失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的时间点,远远晚于其他各项因素发生增强/衰退变化的时间。

大国们以上方面的相互支援、加强与改善,来实现帝国的崛起并维持实力。那些帝国霸权协调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打造出在国际中持续得利的「经济-政治-军事系统」来分配资源。

例如,荷兰人创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人创建了英属东印度公司,美国创建了军工综合体,中国永由中国国家资本主义。事实证明,这种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协调配合,对帝国的扩张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时,也正在为日后步入衰弱而埋下伏笔。具体来说,这些伏笔通常包括:

繁荣时期让国民的收入增加,进而导致更昂贵的劳动力。这时跟薪资水平更低的国家相比(技能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竞争力自然下降。

这些成功国家的成长模式会被新兴竞争者模仿,往往竞争者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让现今的霸主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例如,英荷竞争时期,英国造船厂工人的雇用成本低于荷兰,所以英国会选择聘请荷兰建筑师设计,从而生产出品质相当但成本更低的船只。因为复制仿效一定比从头发明还要来得快且成本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新兴大国倾向于利用快速复制,迎头赶上前面的兴盛帝国。

帝国内生来富裕的人民,自然会减少其工作量,从事更多休闲和生产力较低的活动;甚至极端情况下,他们变得颓废且生产力低落。尤其是富家二代能毫无费力继承上一代艰苦决绝得来的财富时,这年轻的一代往往更为脆弱,挑战的承受也就相对低落了。随着时间流逝,繁荣社会中的人们有那份闲情逸致奢华与休闲,并且变得越来越虚弱甚至贪婪不断吹大泡沫,导致最后被重击倒下。

最富裕与强大国家获得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由此获得「过度借贷」的特权,以致一步步深陷国家债务深渊。虽然大量借贷能在短期内刺激国内的消费能力,同时以长远来看,却是削弱该国的经济市场。也就是说,当借贷和支出强劲时,大国现在看似强大,事实上却是在大大削弱他们的金融稳健度。

这种借贷模式通过让国内民众得以过度消费,并为军事和战争发动提供资金,来增强基本国力以外的力量。过度借贷虽可维持一段时间甚至自我强化,因为如次能增加债权国的利息回报,从而加强该国储备货币的地位。

但是当富强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借钱,便是财富转移的早期迹象之一。美国的人均收入在1980年代时是中国的40倍,当时中国已经在买美国国债,因为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这就是发生财福转译的早期现象。同样的,二战时期英国跟比它穷的殖民地大量借贷;荷兰在国力走像衰弱前也做过类似的事,直到当债权人不愿持有开始抛售荷兰盾时,荷兰货币地位和经济情况瞬间崩塌。美国也已经进行了大量借贷,并企图藉由增发货币削减债务,尽管这尚未导致全球对美元和美债的需求减少。

当霸权国家扩张到一定程度,这时维护经济体系的成本高于收益。亏损状态下的强国将进一步重创其财政状况,让该国变得难以支撑和捍卫其经济结构,如今的美国正是如此。

因经济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往上发展同时也扩大了贫富差距。那些拥有财富和权力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彼此相互照应,把持并维护着现下对他们有利的体制,普通人则远远落在后边为其服务,直至贫富分化的不公让普通人忍无可忍。如今的美国也是如此。

衰落的败笔总是潜伏在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家会在各方面一落千丈的颓势中逐渐式微。这种加速衰落是因为国家在国力衰退同时,能与之竞争的力量在上文所述的领域中快速发展与壮大。

当国家债台高筑、央行失去掌控债务及刺激经济的能力、经济不景气又导致更多债务和经济问题时,国家不得不大量印钞,使货币贬值。

当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价值观分化、以及沈重的经济压力无法有效释放(无论压力源为何),富人和穷人之间就很容易引发冲突对立,且逐渐愈演愈烈。这通常会加剧政治极端主义,也就是左派(意图重新分配财富的一方)和右派(希望财富继续掌握在资本家手中的一方)的民粹主义。且不论是民主还是集权国家都有可能发生,比如在1930年代,越来越多左派极端民粹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者,而右派则成为法西斯主义者。民粹主义者更倾向于专制、斗争,视权力甚过于法律。

当富人担心财富会被夺走或者自己成为敌对目标时,他们就会把珍贵的资产转移到自认为更安全的地方、其他资产类型或货币上。如果这种转移没被法律禁止,将会降低混乱发生国家的税收和收入,导致该国经历一个典型的「资产空心化」过程。缩水税收更是恶化情况,从而让局势更加紧绷,政府同时又加大征税力度,迫使更多的富人移民,甚至其他更糟的情况。像是我们现在就见证到,很多富豪从税收较高的州出走,因为他们不想面对当地庞大财政压力和贫富差距。当资产空心化太严重时,政府会出手干涉——立法禁止资金再流失到新地方、其他资产类型或货币,那些想要明哲保身的人们便开始感到惊慌。

当这种毁灭性事件发生,便足以吞噬国家的生产力。经济大饼的尺寸缩水后,人民为了如何分配萎缩中的资源而争斗;最后演变成敌对阵营的民粹主义领导人互相角力,希望长掌控局势带回秩序。这时便是民主制度受到极权体制最大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在1920,1930年代,德国、日本、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其他小国)的民主都被集权的领导者取代,而主要的民主国家(美国、英国和法国)也有了些集权的成份存在。人们普遍认为在混乱时期,中央、专制的决策比基于民主辩论而出的决策更适当;因此,当暴力群众斗争出现时,集权领导受出现与受支持并非没有道理。

假如一个国家具备足够强大的经济、地缘政治和军事力量去挑战现有的主导力量,那么这些相互竞争的大国之间就有许多潜在的冲突隐患。因为和平裁决此类争端的体系并不存在,所以沖突总得通过一场硬碰硬的较量来解决。

当大国在外维持形象的成本大于其带来的收入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就被掏空了。与此同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已经外强中干的大国又不想把手中的利益拱手送人。这种状态会使强撑着的大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面临威胁,为了守住大国地位,军费开支一再扩大,国内经济却已然凋敝,让领导人更难征到税,也让他们更需要投入国内的支持。看到这一困境,敌国纷纷选择在大国衰落的迹像初显时出手。紧接着,大国将面临着在经济和军事方面迎战或撤退的艰难抉择。

如果其他外部冲击,比如自然灾害(瘟疫、干旱或洪水),在大国疲于应付内忧外患的脆弱时期发生,无异于在国家衰落的进程中注入了另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

当一个国家中尸位素餐的人居多,不足以让该国在这个循环的阶段获胜时,也是一个问题。当然,由于每一位领导人只负责这个循环中的一小段,他们只能在前人留下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这意味着国运比领袖更能掌控一切。

总而言之,由于生产力提高,经济大饼不断膨胀,一些循环也应运而生

国家鼎盛的建设时期。由于:

相对较低的负债水平

相对较小的财富、价值和政治观点差距

国民之间通力合作,缔造繁荣

良好的教育和基础设施

能胜任其位的领导力

由一个或多个大国引领的和平世界秩序

当盛极而衰时,国家就走向了解构和重组时期。国家兴旺的原因走向了反面,变成了致命的弱点:

高负债

巨大的财富、价值和政治观点差距

国民之间合作破裂,转而互相攻讦

落后的教育和基础设施

为了维持过度扩张的状态,大国在新崛起力量的挑战下经历了煎熬的斗争、破坏和重组时期,孕育了新秩序,为新时代的来临奠定了基础。

通俗来讲,下图中的17个特征指标是驱动国家兴衰的主要力量。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各个特征向左偏移得越多,崛起的可能性就越大;向右偏移得越多,衰弱的可能性就越大。

17个特征指标

世界强国往往越发地显示出更偏左的特征,良性循环下,不断变得更加强大;然而如若管理不善,各个特征指标向右偏移,国家便走向衰弱。这时新竞争者便能趁机崛起,针对各个特征指标妥善管理,渐渐的强弱的形势便发生了转变。

简而言之,这就是令大国的崛起和衰弱呈周期性发生的原因。现在,我希望你做一个小练习:针对你感兴趣的国家/地区,仔细想想每个特征指标的位置是偏左还是偏右。比如说美国和中国呢?还有其他国家呢?凭你的直觉做出判断,稍后和我的想法进行对比。我之后将为这些大国的特征指标进行更系统的分析。

这些正反两面的因素实则纠缠在一起,互相影响,为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巨大的贫富差距,债务危机,革命,战争和世界格局变化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并不是巧合。下面这张图把每个大国的兴衰史都勾勒得十分清晰。

如下图阴影区域所示,萧条,革命和战争造成的破坏重组很大程度上摧毁了旧系统并为新系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些大萧条往往每10到20年会发生一次,但这个时间段可能存在更大的变数。

紧接其后的就是美好新世界了,没有国家愿意和世界霸主去竞争头把交椅,学乖的人们开始和谐地工作发展。通常这些美好的时期持续的可以长达40至80年,但会有很大的波动。在上述的两个大周期中,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诸如短期债务危机/商业周期等持续7至10年的小周期。

大国的兴衰史

举个例子,荷兰帝国衰败让位于大英帝国,亦或是英国让位于美国,这个过程中都会发生以下大部分事情:

债务重组与债务危机

国家内部冲突,冲突最终导致财富重新分配

外部战争

储备货币地位崩溃

新一代的国内与国际秩序

上一次大萧条发生在1930-45年,从而推动了始于1945年的重建期。更具体一点的话,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和重组导致了1930-45年的萧条,从而使得在1944年建立了以美元为基础的新全球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喧闹激荡的1920年代(Roaring 20s’)所产生的巨大贫富差距因萧条和战争而缩小,从而导致了财富和权利分配的根本性改变,全球性的战乱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1945年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成为世界霸主,金本位移位,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货币和信贷体系得以建立。

在这个美国称霸的新世界下,美国在财富、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均拔得头。

它是最富有的国家,拥有世界上80%的黄金储备;是经济实力冠绝全球的国家,生产能力占世界产量的一半;更是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强国,垄断核武器,拥有最强大的常规部队。

然而75年过去了,世界格局也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将在后续章节中进一步探讨。

到时候,我们还将尝试对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并解读。

接下来,我们将更仔细地研究每一个指标。

在最后一章中,我将总结所有这些指标,针对我们现今所处的情况,谨慎地推断如何使我们的未来变得更好。而到了第二部分,我将针对每个国家的案例进行详细解读。

附注

[1]中短周期演变图表

关于上图,这些指数由许多不同的统计数据组成,其中一些是可以直接比较的,而有些则只一种估算。

有些国家的数据总是产生间断,因此需要将不同的数据拼接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图表上显示的线是这些指数的30年移动平均值,我已经将其调整,因此不会出现滞后的情况。

选择移动平均是因为其波动性更小,能滤过许多噪音,使得大周期的方向更加清晰。对于更长期的解读,我将使用这些被移动平均平滑过的曲线;相反,针对一些更细节的解读,未经处理的曲线可能蕴含更多信息。

[2]范式规律图表

关于上图,我们通过锚定历史中的特定时段来显示这些关键指标与历史的关系。

Y轴上的值“1”代表该指标相对于历史的峰值,“0”代表谷底。X轴,即时间轴,以年份为单位进行显示,其中“0”大致代表该国家多项指标达到顶峰的时间。

在本节的其余部分,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范式规律的各个阶段。对于全球储备货币这个指标,我们将着重探讨中国,尽管它是几个世纪以来的大国,但其货币从来没有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究。

桥水基金

很赞哦! ()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