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物人物

邵逸夫的恩怨往事:血雨腥风不可免 身后多少是非名

2020-05-01来源:周不二说作者:周不二说栏目:人物

简介邵逸夫未仙游以前,他留在世上的丰功伟绩却早已载入史册,件件都是板上钉钉的。观其一生,邵老足以名垂青史者有三:缔造大邵氏电影王国,几乎垄断全香港电影工业,此其一;创建的TVB家喻

邵逸夫未仙游以前,他留在世上的丰功伟绩却早已载入史册,件件都是板上钉钉的。观其一生,邵老足以名垂青史者有三:缔造大邵氏电影王国,几乎垄断全香港电影工业,此其一;创建的TVB家喻户晓,成为迄今仍屹立香江不倒的电视巨无霸,此其二;兴办慈善,以其名字命名的学校建筑遍布内地各个城市,影响遍及世界,此其三。

不过,正所谓“雄霸纵横,风雷恩怨”,尤其跻身弹丸之地的港海商林,更加如此。昔日为了缔造王国,邵氏也曾做了不少在江湖上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来。那么,一生创业艰难百战多的邵老爷子,争议今日意如何呢?

邵逸夫

争霸劲敌过三招,血雨腥风不可免

邵氏电影公司称霸香港影坛是六七十年代的事,在这段风云岁月中,包含了众多不为人知的恩怨往事。

——灭宿敌,砸钱硬碰硬

当时,叱咤香港影坛的是由电影巨子陆运涛掌舵的电懋公司,陆运涛非等闲之辈,其父亲是新马首富,家族财富之巨非常人所能想象,年盈利过百万的电懋公司,在陆家看来不过是一单小生意而已。而在邵逸夫来港主持大局之前,他二哥邵邨人掌管的邵氏父子公司由于缺乏大明星,加上以经济利益出发来看问题的模式破坏了很多导演优秀的艺术理念,致使邵氏的电影质量平平,一直处处受制于电懋,几乎被宿敌打得全无还手之力。

邵逸夫来了之后决定实行战略反击,其主要方法就是补己之弱,攻敌之强,强强对决,以钱砸钱。他先是不惜重金从电懋挖来不少大牌明星,紧接着又大力兴建邵氏片场,单是大型的摄影棚就计划盖六个。当这一切付诸实际行动之后,邵逸夫已经耗费上千万港币之巨,这对于当时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在邵逸夫看来,唯有这样才能正面反击电懋公司的进攻。相比之下,陆运涛不具有邵逸夫精明的商人气质,他更像是一名艺术家,为了艺术可以不惜一切工本。看来两人都是铁了心砸血本的。

两人争斗主要集中在电影作品成绩上,不单拼票房,还要比奖项。在邵逸夫钦点年轻导演李翰祥为大元帅后,邵氏推出的《貂禅》、《江山美人》、《后门》等力作连续拿下多项大奖,打得电懋毫无还手之力。不甘下风的陆运涛也不断抛出大制作影片以对阵邵氏电影。为了竞争,两家公司纷纷推出相似甚至相同的题材来互相打压。两家公司的较量一度发展到恶性竞争的地步,杀得是昏天黑地,不辨邵涛。

尽管最终这场搏杀是以双方签署停战协定的君子方式结束了,然而在争霸过程中付出的若干代价,比如资金的挥霍浪费、影片艺术价值打磨的不够,员工的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为打压对手不尊重观众口味等等,却也是显而易见,令人喟然叹息的。

邵逸夫

——降贰臣,巧施攻心计

李翰祥可以说是邵逸夫手下的不二选重臣,当初邵氏正是启用了他,打出了《江山美人》等几张重牌,创纪录地一举拿下10项大奖,才把电懋打挫了半截。而且李翰祥才华傲人,不但商业片,拍摄的文艺片也一样质量上乘,他建议邵氏开创的黄梅调电影这一类型,也在其深厚文化功底的运筹帷幄下风靡东南亚,为邵逸夫赚取了非常可观的票房收入。李翰祥也成为港台最炙手可热的大导演。

可惜,热归热,李翰祥的财富并没有比之前增加多少,邵逸夫的片场制度严格约束了职员的片酬,导演和演员一样拿工资过日子,即是使李翰祥这样的当红导演,一个月不过几千块钱,和邵逸夫的日进斗金相差的不止十万八千里。

邵逸夫当然有他的道理,商人世家出身的他,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在他看来,所有演职员为他打工,他付给足够的工钱,这就很合情合理的了,谁也不可能从他这里获取更大的财富和利润,这不是下属能和老板平均分享的。说到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武侠盟主金庸大侠当年也有过“抠门”的轶事来。金庸创办的《明报》也经历了早期极为艰苦的岁月,但即使在财源广进以后,老板金庸也厉行节约,到了抠门的程度。与其他大报相比,《明报》的工资低,福利薄,员工们对金庸最不满的地方,就是工资加得少,虽然金庸一直强调《明报》从不“炒人”,但员工忍受不了低工资会自动离职。

而邵逸夫的“抠门”也终于导致李翰祥的叛变。当时处于创作黄金时期的李翰祥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但邵逸夫始终不肯分给李翰祥更多的利润,这导致李翰祥最后于1963年奔赴台湾,在台湾自组国联公司,希望能够像邵逸夫一样成为一个电影大亨,不再受制于人。

李翰祥明目张胆地的倒戈,激怒了邵逸夫。邵氏不但财大气粗地用拖垮电懋的方式以彼之道还之彼身,还不断在李翰祥的身边安插间谍,对李翰祥在台湾10年中大事小情了如指掌。邵逸夫还利用手中握有的东南亚大批院线,拒绝发行任何李翰祥的国联公司拍摄的电影,这样在邵氏战线的内外围困之下,李翰祥台湾10年的国联岁月,几乎已被拖垮。

虽然李翰祥后来被邵逸夫的怀柔政策重收麾下,但邵逸夫这样的管理模式却在助他成就一个邵氏帝国的同时,也为这个帝国的崩塌埋下了恶果。

邵逸夫与李小龙

——战叛将,错把小龙弃

邹文怀,这位昔日邵氏二把手与邵逸夫之间的恩恩怨怨是香港电影界的又一段著名历史。早在加入邵氏之前,邹文怀已在香港报业拼搏多年,深谙营销宣传之道,邵逸夫见其也是如获至宝。但最终这位得力战将也叛邵逸夫而去。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1969年加盟邵氏的邵逸夫的红颜知己方逸华,对邹文怀的位置构成极大威胁,他不再是邵氏的二号人物了;二也是关乎于利益问题,邹文怀在邵氏的权力再大,也不过是替人打工的,大笔的财富还是进入了邵逸夫的户头。有鉴于之前李翰祥的倒戈出走,邹文怀最终也选择走向了邵氏的对立面,不过他没有像李翰祥一样奔赴台湾,他直接就在香港创办了嘉禾,摆开阵势和邵逸夫展开长期的对台戏。

邹文怀的离去给邵逸夫的打击是沉重的,他决不等同于一个大导演或是大牌明星,邹文怀无异于是邵逸夫的左膀右臂,他在外面自立门户不说,还拉走了邵氏大批编导人才,缺少了邹文怀的邵氏,一下子就陷入了了危机之中。但邵逸夫仍然兵来将挡,采用一如既往的竞争策略与邹文怀打起了消耗战,两家公司就《独臂刀》一片的版权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诉讼。逐渐地,邵氏凭借雄厚财力通过漫长的诉讼官司把邹文怀打得力不从心。

就在嘉禾公司岌岌可危之际,一个重大转机出现了,在美国发展的功夫明星李小龙期待回港发展,他属意于当时香港最强盛的邵氏公司。邵逸夫当时已坐拥几十亿身价,不可能像过去一样随便地和哪个明星洽谈,对于李小龙表示出想要加盟邵氏的愿望,邵逸夫给出的答复是让李小龙回到香港再谈,而且也没有应承李小龙开出的片酬价码。邵逸夫的怠慢让李小龙火冒三丈,邹文怀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主动派人到美国邀请李小龙,就这样,李小龙的传奇在香港的嘉禾公司开始书写。在与邵氏不停的斗争当中,嘉禾依靠着动作天王李小龙而日益壮大,完全没有受到邵氏打压的影响。错失了一位动作电影天才,是邵逸夫电影生涯中的一大败笔。
 

后宫干政惹动荡,牡丹花下任风流

自古后宫干政实为执政之忌讳,然而在邵氏,这却是邵逸夫的有意促成之,其中缘由,恐怕只能用一个字来解释,那就是:爱!

邵逸夫与元配妻子黄美珍很恩爱,对于这位妻子,邵逸夫赞美“她是一等一的好妻子,样样都好”,而和这位结发妻子一直并存的,还有另一个女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方逸华,人称“六婶”。这位奇女子从一介歌女到今时今时权倾一时的电视女王用了整整72年。在香港,在她跟了他18年之后,她以文员的身份进入邵氏,从采购部做起,最后做到高层,她是他的左膀右臂,她帮他建立电影帝国,她劝他进入电视行业,他勤力,她比他更勤力,他严厉,她比他更严厉,他不愿出面的事,由她出面,他为人顺和,从不出恶言,所以需要黑脸的事情,都由方小姐出面,他俩一起并肩博杀五十多年,一直分开居住,两个人各有各的居室,只在周日相聚一下,最后,102岁的他将事业托付给了79岁的她——这看起来荒谬,其实很正常。这么多年,她不仅是妾室,还是妻子,更是助手,伙计,以及拍档。

方逸华

不过,作为情人来说,方逸华或许可称得上是邵逸夫最红粉的知己;但作为邵氏继任掌门人来说,方小姐的执政举措也许就并不那么深得人心了。方逸华上位不久,为了证明自己更有能力,她开始了一系列的开源节流新措施。

首先拿一些服务多年的老臣子开刀,精简架构,减少福利开支;之后又增加购买外地剧集,裁掉部分半红不紫的艺员,又硬逼公司员工以优惠价订购无线收费电视节目,还有就是在热门电视剧里如《高朋满座》、《火舞黄沙》以及《向世界出发》等,大卖“软体广告”。这些措施虽然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应”,令无线的收入又大幅度增加,却丧失了不少民心,令得费道宜、何定钧这样的“左右手”也看不过眼,最终导致了他们的集体出走,酿出无线高层大地震。另一边,TVB内部也暗潮汹涌。以方逸华为靠山的艺员分部助理总监乐易玲与有“无线慈禧太后”之称的戏剧分部副总监曾励珍,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都没有休止过,影响更波及到两人手下各自扶持的花旦小生。内忧外患,让这个香港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娱乐王国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金枝欲孽》。

邵逸夫两段感情婚姻的故事或许是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八卦。人们或许会为原配妻子黄美珍的自动退出感到唏嘘,或许会被邵逸夫与方逸华相守近半个世纪的绵长恋情所深深打动,普通大众对此会各有各的价值评判。但这似乎并不影响邵老爷子继续对美色孜孜不倦的追求与进取,正如邵老毫不掩饰地喊过那样,“我风流而不下流”!是的,邵老身边从不缺红颜。

绝处逢生风月片,身后多少是非名

70年代初,邵氏为了摆脱发展瓶颈,不计前嫌力邀李翰祥重归邵氏。李翰祥也急需养家糊口的活命钱,便借此机会独辟蹊径开创了风月片这一全新类型影片,其代表作如《金瓶双艳》、《拈花惹草》、《一乐也》、《风月奇谭》、《风流韵事》、《风花雪月》等等。实践证明,李翰祥是独具天赋和才华的黄片大师,片中女主角的香艳演出换来的是影院场场爆满,自此风月片遂成为邵氏公司又一大重拳产品。

在香港,高度发达的城市文化对都市人带来了可怕的压迫感,由此导致的情感压抑,需要快速便捷的宣泄出口,而风月片的出现恰好满足了都市人的这一巨大需求,邵氏凭借这一大杀器也赚得是盆满钵满。然而,凡事都过犹不及,一味靠博取眼球迎合市场低俗趣味的赚钱方式,只会带来同行业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以及社会风化的无限堕落。一开始从事风月片拍摄的导演和女主,大多是出于解决生计的简单考虑,但随着黄片带来的巨大暴利,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员动机便日益复杂起来,许多艺人更是主动下海,不设底线,尺度之大令人咋舌。此外,产业规模的做大做强也不断激化了阶级矛盾,饱受压迫榨取的女演员比比皆是。不但如此,演员们还要接受社会道德的批判,饱受社会压力之余,选择堕落者有之,愤然自杀者有之,悄然息影者亦有之。

不过,纵然有诸多争议,邵老一辈子始终兢兢业业,乐善好施。据统计,邵老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累计超过100多亿港元。这些功德无量之事,让邵老成为了一个足以流芳百世的慈善家,其叱咤风云的一生,必将载入史册,为后人深铭于心。

邵逸夫

很赞哦! ()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