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特别推荐特别推荐

聪明人是如何用「流量思维」赚钱的?

2020-07-07来源:李自然说作者:李自然栏目:特别推荐

简介如何用流量思维赚钱?怎样才能获得水下流量?如何最大化流量的价值?靠流量赚钱的人,对这些问题都很关心。今天分享一篇文章,希望能让大家更理解「流量」这个词的本质,学习到「流量变

如何用流量思维赚钱?怎样才能获得水下流量?如何最大化流量的价值?

靠流量赚钱的人,对这些问题都很关心。

今天分享一篇文章,希望能让大家更理解「流量」这个词的本质,学习到「流量变现」的方法。

流量变现

水下流量才是制胜关键

很多成功的产品的背后,往往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流量手段。

比如Airbnb在初期时,一个发展的关键点就是在Craigslist薅了大量的免费流量,这个案例在互联网圈广为人知。

但是,在更多的时候,类似的手段会被隐藏在水下,绝口不提。所以,媒体文章所讲的成功故事,通常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努力拼搏,最终打造出了能让用户兴奋的产品。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很多创业者都会把“做一个更好的产品”作为思考创业的起点。

然而,残酷的事实是,绝大多数的创业者并不是产品天才。

在他们的预想中,他们可以把一个充满缺陷的,不及格的产品,提高到95分以上,从而赢得市场。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他们眼中充满缺陷的产品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堪,他们所说的痛点也是不痛不痒,他们能做的也就是把一个70分的产品提高到80分。

把一个70分,但是具有多年积累,建立了用户使用习惯和品牌知名度的产品,提高到80分,其实完全没法动摇前者的地位。这也成为了很多创业失败的原因。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都建议大家从流量开始考虑问题。先有流量再有生意,而不是先去搞一个产品,然后才头疼怎么打开市场。所以我问创业者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

你的流量从哪里来?

大概一个月之前,有VC朋友问我,为什么某音频平台能够做到第一名?他们的策略、运营,和竞品有什么区别?

我说,没任何区别。他们能做起来是因为他们找到了App Store的一个漏洞,可以在其他几个语种的App Store疯狂堆关键词并影响中文App Store的搜索结果。于是,在App Store搜任何的关键词,甚至搜支付宝、搜微信,他们的产品都能跳出来。

前天也有一个创业者和我交流,说他们想模仿某知名产品的运营模式。我问,你是否知道他们怎么获得的用户?

他回答了他的一些观察,我说,你说的都不对。他们能做起来,是因为当年的微博有机可乘,他们用程序生成了海量的微博账号,搞了很多免费流量到他们平台,他们才能起来。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水下的流量手段,往往才是项目初期的那个成功关键因素。所以——

怎样才能获得这种关键流量?

我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考的模式:

1.紧盯正在崛起的大平台

我们细数现在已成为巨头的这些平台,在他们的成长期都释放过大量的流量红利。

比如Facebook,在刚开放广告平台的时候,可以以非常低的价格买到优质的用户,中国互联网出海圈的很多产品,都是借这波机会起来。

后来买量成本上去了,但平台的算法还不完善,就有很多人钻平台的漏洞搞流量,比如用一些非洲兄弟的身份开账户,搞封号了就换一个非洲兄弟。

比如Apple,前面也讲了一个音频项目利用漏洞做ASO的案例。比如Amazon,也有过很好的流量红利。

比如Google,这家公司甚至给过好几波巨大的红利,SEO一波,Adwords一波,YouTube一波,Google Play一波。

当年Adwords的行情就是捡钱。在Adwords卖虚拟商品,设置成来一个订单电脑就会响一声,每一个响一声就是几十美金,睡觉都不把声音关上,半夜还要爬起来看看电脑里面多少钱了。

作为一个特别讨厌噪音的人,我连续一个多礼拜听着叮叮当当的声音睡觉,后来才把声音关掉。

我们看回国内,国内早在邮箱时代就有流量机会,当时群发邮件几乎没有成本,开着电脑就可以一直发,发出去的邮件也不会进垃圾箱,基本上开着电脑等着收订单就可以。

后来百度起来,搞SEO富了好多人,大家的黑话就叫强X百度。后面竞价排名出来,初期的时候1块人民币就能买到一个想开加盟店的用户,想想看。

阿里、腾讯也都给过机会,无论是开个店还是写几个公众号,做的早,踏实一点,也是妥妥发财了。

小巨头们也是一样。头条就不必多说。拼多多,我曾经在《李自然说》里面说过一个案例,早期在拼多多一个身份证可以开很多店,开店后就靠接住拼多多的自然搜索量,后面对接一个店铺代运营,一个月都躺赚几十万了。

美团点评,有很多店铺就是靠重视的早,把店铺轻松搞到好评第一,接到了大量的互联网流量,依靠这一点就能把店做起来。

我们回过头去看,这种机会历史上每一两年就会出现一次。需要的就是速度和执行力。

要趁早。

2.挖掘小平台

我们从新闻上,以及应用商店排行榜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迅速升起的产品,短时间内也会有相当可观的流量涌入到这些小平台去。

这些小平台,因为刚刚兴起,十有八九都是资源有限,系统漏洞多、技术对抗能力弱。很多大平台在比较小的时候也被薅过羊毛。

当年国外的Pinterest,Slideshare等等,早期都很容易薅。国内也有几个红过的,有社交属性的产品,对发站内私信是不设防,用户数据也可以根据递增的ID号爬出来。就不太方便说太多。

3.培养敏锐的嗅觉

真正的高手,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一些毫不相干的东西,拼装成一把流量匕首。

美国的平邮特别便宜,但是送的很慢。美国有些商品,男人和男孩都很喜欢,但是很贵,比如星球大战里面的激光剑。但是中国生产的激光剑就很便宜。

就有人用平邮往美国的千家万户派发激光剑。反正也不是用户主动下单的,就不用在乎送货的快慢。

很多人收到东西懒得退货。白嫖又良心不安。再加上激光剑玩起来也挺炫酷的,东西品质确实还可以,价格对比当地商店又便宜很多,也就付款了。

但这个东西的毛利之大,大到一般人想象不到。就么说吧,就是精品手办和义乌小商品的价格区别。几个人里面只要有一个人付款,公司就赚翻了。

这家公司怕同行学会,也怕员工跳槽说出他们的套路。干脆把公司开到了一个西部很偏远的城市,让北上广深的大神们鞭长莫及。

类似的案例其实也不少,这些人真的是把流量思维用到了极致。出海圈有很多公司,闷声发财,都是流量型的打法。有些简直脑洞大开,但极其有效,知道的人也少。

用心学习才是制胜的关键

世面上有一种论调,就是真正赚钱的方法别人不会教给你。这句话也对也不对。

很多年前就有很多网赚高手,在一套赚钱方法用到过时之后,会把这套方法写成电子书最后再赚一笔。

虽然这些方法已经不能再用,但这些方法本身,却是实实在在赚过钱的干货。我当时花钱买了不少。

想直接照抄就能赚钱,确实没有这样便宜的事。但是去分析这些过去的案例,找到高手思维方式的蛛丝马迹,就能从中提炼出做流量的思维方式,最终再结合实践,形成自己的流派。

就像我的这篇文章,虽然也不能直接用来赚钱,但介绍了流量派的思维模式,也留下了很多线索可以顺藤摸瓜。接下来就看大家怎么实践了。

学习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多找高手交流。

这种交流,一定不是求别人教给你。想获得别人的秘笈,要用你自己的秘笈去换。或者找到互惠互利的,基于商业价值的交换。

如果不想这么麻烦,倒是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加入一个有分享氛围,并且质量足够高的社区,比如「生财有术」。

最后,聊一个高级一点的话题——

如何最大化流量的价值

第一层空手套白狼

很多流量高手,流量能力极强,但产品能力却几乎等于零。只能卖别人的产品,或者纯营销导向的商品,类似减肥产品这样。

任何的招式都会用老,任何的红利都会退潮。等潮水退去,会猛然发现,其实没留下什么东西。

我有几个朋友,曾经都是非常知名的流量高手。但后来,方法过时了,公司开始亏钱,换方向,折腾,亏更多钱。最后非常落寞,我还接济过他们。

所以,要想开。如果没有能沉淀用户的产品,所有的流量都是快钱。如果有一天赚不下去了,最好的策略其实是放弃抵抗,欣然认命,拿钱走人。

第二层平台上的稳健生意

如果有产品能承载住用户,那就是更高一级的打法了。这里要注意的是,能否和平台保持一致的价值观。

有些产品,钻平台的空子搞到流量。天天担心平台反过来搞他们。

这样的创始人我也认识几个,出去旅游也不停的在刷手机,看流量是不是还在,看账号有没有异常。天天担惊受怕,把平台的政策研究的很透。

其实不用去抠那些平台政策的字眼。那些不是法律,商业公司也不讲理。

道理很简单,调换一下屁股的位置,站在平台方的角度想,平台方会不会长期欢迎你的做法?

如果不欢迎,其实你是在赚快钱,上面说了,赚到就撤,就可以了。

如果欢迎,那就可以寄生在这个平台,成为一个稳健的生意。

第三层伟大的公司

如果再上一个层次,产品和团队更强悍了,这时候的打法就变为,把流量薅过来,安到自己的平台上。

自己的平台不受流量方控制,流量方只是助力方,如果有一天失去了流量方,也可以凭借更常规的手段,以及良好的产品口碑获客。这样就可以造就非常伟大的公司,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Airbnb。

流量是前面的那个1。产品能力和团队的综合实力,决定后面能添几个0。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谢谢。

很赞哦! ()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