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区块链 >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

中科院郑志明深入浅出解释区块链技术

2019-12-10来源:作者:有一亿栏目:区块链技术

简介12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数学、信息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志明发表了题为“区块链技术与发展”的演讲。他从技术、

12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数学、信息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志明发表了题为“区块链技术与发展”的演讲。他从技术、应用、现状等三个层面,阐述了区块链的“前世与今生”。

与其他的科普演讲不同,郑院士对区块链的讲解深入浅出,宏观视野下巧解行业发展的脉络,细微之处又能见真知,值得一读!

中科院郑志明深入浅出解释区块链技术

以下为演讲内容:

信任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从信息技术的框架上来说,区块链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用于保证信任机制的技术。区块链技术有四个内涵:

1.区块链是下一代信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是从传统互联网向下一代可信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

2.区块链是国际贸易与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通道,可反制美元霸权和SWIFT国际清算系统对国际贸易的垄断,构建可信国际贸易新通道。

3.区块链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可优化生产关系,降低产业链成本,提高产业链效率。

4.区块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技术,是“一带一路”五通战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技术支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技术支撑。

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信息互联,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人人互联,物联网时代实现了万物互联,价值互联网时代则将实现价值互联。要实现价值互联,就必须建立一个低成本的信任通道,这就是区块链能做的事情。目前是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的1.0阶段,而区块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总书记在10月24日的讲话中表示,“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信息时代的核心特征是可信和智能,其背后是数学、密码学和信息科学。实际上,物理世界的数学表达是复杂系统,其内在的基本特征是非线性、随机和动态,安全性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起源于比特币,区块链是比特币系统的基石。比特币是全球性的数字资产,具有波动性大、流动性高等特点。区块链是经密码背书的完备分布式总账,能在需要第三方监管的中介网络和清算系统中发挥作用。尽管区块链技术脱胎于比特币,但是区块链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其核心价值远超于数字资产的应用范围,向其他较高信任机制的应用领域延伸。

区块链在我国的起源要追溯到2009年。2009年,我带头发表的论文《软件可信性动力学特征及其演化复杂性》和《软件可信复杂性及其动力学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分布式可信软件已成为现代软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趋势和必然选择,而软件可信性建模已成为构造可信软件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同时探讨和阐明分布式可信系统的基本科学问题、建立可信性度量的理论基础。

基于区块链的经济运营架构和环境特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开放、共识。共同维护数据安全,保证不可篡改性,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区块链网络,每一台设备都能作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允许获得一份完整的数据库拷贝。节点间基于一套共识机制,通过竞争计算共同维护整个区块链。任一节点失效,其余节点仍能正常工作。

2.分布式、去信任。我从来都不讲“去中心化”,因为我们对去中心化有很大的分歧,分歧来自于分布式是去物理设备,而不是去管理,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过去传统的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转化为对机器或技术的信任。

3.隐私、监管。区块链实现了隐私和监管的融合,数据本身不存放在第三方平台,而是加密存放在区块链上,实现隐私保护和授权共享。区块链的运行规则中,数据对授权节点是公开透明的,有利于穿透视的监管。

4.智能合约。基于区块链的合约规则的法治:顶层治理节点制定智能合约,合约即规则,自上而下100%按照规则治理国家、社会、经济,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的发生。

区块链应用需要满足以下六个条件之一:

1.生产关系,应用场景是否需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进而提升生产力。

2.多方交互性,数据由业务参与多方共同记录。

3.可信性,需要在参与多方之间建立信任,并且通过分布式冗余方式存储多方行为记录。

4.去中介性,参与多方原本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中介实现业务撮合,并会因此增加成本和复杂性。

5.原子性,交易是不可中断的,或者全部执行成功或全部执行失败。

6.隐私性,用户具有隐私保护需求的场景。

以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例,供应链行业存在虚假贸易、内幕贸易、商业欺诈、提单仓单重复质押、篡改数据等痛点,导致银行不敢贷款给中小企业,进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核心企业、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资产网关、区块链数字资产链、ABS、银行和保理公司形成一个闭环,由于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可以确保供应链中的每一步、商品的每一个部件都可以追溯其出处。区块链可以建立分布式、去信任话的数据登记平台和交易系统,有助于减少乱象,便于监管并提高行业声誉。

另外,区块链实现了以应付账款凭证为基础的多级企业信用传递问题。核心企业向一级供应商开具应付账款凭证,一级供应商将凭证转让支付给二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将凭证转让支付给三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将凭证转让支付给四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和四级供应商均可凭证向出资方融资,核心企业到期还款。以真实资产为支撑的基于核心企业信用的应付账款数字凭证。可基于区块链实现资产自由拆分转移,支持延期,可按需进行拆分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满足产业链末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回顾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区块链1.0是以数字货币为代表的可编程货币,是与转账、汇款和数字化支付相关的密码学货币应用。彼时,区块链技术还在探索的过程中,并没有大型的金融区块链应用(非数字货币类)上线,有很多尝试,谈普及还为时尚早。

区块链2.0是以“加密数字货币+智能合约”为代表的可编程金融,是经济、市场和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例如股票、贷款、抵押、智能财产和智能合约。区块链不仅仅是技术,所以这一轮技术革命中区块链的影响要远大于其他技术,可能会在颠覆性的业务、技术或企业出现。

区块链3.0是以“分布式价值互联网”为数字经济基础的可编程社会,是超越货币、金融和市场的应用,尤其是在政府、健康、科学、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应用。应用生态决定最后的赢家,目前公链和私链(或联盟链)都有一些金融应用,但还不成气候,胜负未分。这里大公司不一定有优势,因为开源力量不可小觑。

区块链行业正从2.0向3.0阶段过渡,世界各国加入了3.0战略高地的争夺战中。

目前,区块链技术有三个困境:

1.核心困境是三元悖论,即可扩展性、分布式和安全性三者不可兼得,最多得其二。下一代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三元平衡寻优问题。

2.安全困境,需要有穿透式监管的能力,并和安全的平衡。

3.共识成本困境,传统的共识机制存在低效、高耗的问题。

我们正从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1.0往2.0阶段迈进,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IP版权、教育、共享经济、通信、社会管理、慈善公益、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基于“区块链+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共信、共享、法治的智能平台有助于推进这一过程。

1.共信,将重塑社会信任模型。信任模型从基于第三方公正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基于区块链安全架构的点对点信任的模式。

2.共享,将创建成本价值转移通道。从基于信用中介的高成本通道转变为基于区块链的点对点的低成本、安全高效的通道。

3.法治,将创造基于规则的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模式从基于传统信息化技术辅助的人治阶段进入基于区块链规则的法治阶段。

区块链的发展现状是国外以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即操作系统,类似于Windows、安卓系统)研发为主,国内以区块链应用为主,建立我国的国家主权区块链基础平台迫在眉睫。

具体来说,我国区块链发展现状有三点:

1.一多两少,即专利多,开源代码少,科研论文少。

2.没有安全自主可控的底层平台,依赖国外开源社区的成果,多引用国外的安全算法。

3.没有软硬件的一体化平台,缺少支撑区块链的可信硬件环境,软硬件的协同不足。

正因如此,我国在区块链发展中存在如下风险:

1.技术风险,底层技术受制于人,继因特网后,失守下一代可信互联网的核心控制权。

2.金融风险,Fabric等国外代表性的开源平台抢占国内金融市场。

3.经济风险,Libra等国外代表性平台抢占我国经济发展的信息化与支付业务,从而使我国的经济运行在一个不受监管和控制的平台之上。

4.国家治理风险,国外开源体系伸到国家治理体系。

中科院   区块链技术

很赞哦! ()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