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区块链 >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想象空间正在不断拓宽

2019-10-19来源:作者:经济常识笔记栏目:区块链技术

简介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聪发布了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我不知道他可曾预料到,比特币不仅成了区块链宗教激进主义的标志性符号,还引导我们打开了整个区块

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聪发布了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我不知道他可曾预料到,比特币不仅成了区块链宗教激进主义的标志性符号,还引导我们打开了整个区块链新世界的大门。

作为一个新生“物种”,区块链自诞生开始至今一直饱受争议。但随着开发者、投资者以及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投身其中,区块链在技术应用领域的想象空间已经被大大拓宽,区块链已经得到更多人的广泛关注。政府对区块链技术的高度重视以及主流媒体的宣传普及,使区块链成为很多人参与讨论的技术话题。

2018年年初,区块链开始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互联网产业中受到热捧:有的人把区块链视为一场“新技术革命”,有的人将其比作“价值互联网”,甚至有人认为,区块链将改变现有商业及其他组织形态,引领人类社会走向“下一个时代”。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区块链是史上最大的泡沫,不参与就是最大的风险。

区块链是一场新技术革命

区块链是一场新技术革命

古往今来,最终导致世界发生革命性改变的是技术。但区块链技术产生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从目前绝大部分区块链项目所采用的主流技术架构来看,区块链自下而上通常有6层结构,分别是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等,用4个技术关键词来概括就是,点对点(P2P)传输、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密码学中的哈希(Hash)算法和经典的共识机制。但如果把这些技术逐一拆分,那么它们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比如点对点传输技术。当年的在线音乐服务软件纳普斯特(Napster)、网络文件分享的通信协议比特流(BitTorrent),以及曾在国内引起很大争议的视频播放软件快播等,都是依靠点对点技术起家的。我发现,就连比特币所使用的共识机制工作量证明(PoW),实际上也不是中本聪发明的,它可以追溯到1997年诞生的一种旨在优化网络系统资源配置的哈希现金(Hashcash)运行机制。从电子货币到加密数字货币,人类已经努力走过了20多年。

聪明的中本聪将技术和治理完美地融合起来,并用一种开源的方式传播,信仰者纷纷建立社区,这种20世纪90年代的自由软件精神,在区块链技术论坛中备受推崇。

不止于技术创新本身,区块链开发者的手开始伸向组织创新和激励模式创新。

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

常常有人把区块链与互联网相提并论,比如,将区块链看作价值互联网,而将传统互联网看作信息互联网。其实这样的看法值得商榷。

站在人类历史的角度看,今天的区块链确实像20世纪90年代处于早期萌芽阶段的互联网。正如今天的比特币世界一样,那时候,只有网景(Netscape)的粉丝们在孤独地“摇旗呐喊”。区块链和最初的互联网一样,必须要经过一个技术及应用的蛮荒阶段——技术不成熟、产业生态匮乏、合理合法的落地场景短缺,而其最终也没有出现系列“杀手级”应用。业界普遍认为,区块链世界还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原生应用。

我们不妨再从科技发展的过往探寻答案,历史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在早期个人电脑(PC)产业兴起之时,人类借助高性能计算和存储技术,掀起了“无纸化办公革命”的序幕;在之后的互联网时代,人类借助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等高效的互联网传输控制协议,以及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等规范化的网络通用文本格式,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分发,提高了信息生产效率。但今天回头来看,我们不能把个人电脑理解为一个“可计算的打印机”,也不能把因特网理解为“可联网的个人电脑或者手机”。

同理,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区块链理解为可以传递价值的“价值互联网”呢?我们为什么将其狭义地定义在互联网世界的范畴里呢?

与今天的互联网技术短暂地交错与融合后,区块链应该会开创一个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很大概率不再与原有的互联网世界处于一个维度。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应用

很赞哦! ()

    股票